PVC,全名為Polyvinylchloride,主要成份為聚氯乙烯,另外加入其他成分來增強其耐熱性,韌性,延展性等。這種表面膜的最上層是漆,PVC管材中間的主要成分是聚氯乙烯,最下層是背涂粘合劑。它是當今世界上深受喜愛、頗為流行并且也被廣泛應用的一種合成材料。它的全球使用量在各種合成材料中高居第二。據統計,僅僅1995年一年,PVC在歐洲的生產量就有五百萬噸左右,而其消費量則為五百三十萬噸。
在德國,PVC的生產量和消費量平均為一百四十萬噸。PVC正以4%的增長速度在全世界范圍內得到生產和應用。PVC在東南亞的增長速度尤為顯著,這要歸功于東南亞各國都有進行基礎設施建設的迫切需求。在可以生產三維表面膜的材料中,PVC是最適合的材料。
pvc最早在1835年被法國著名的科學家(Henri Victor Regnault)發現。隨后在1872年德國的另一位科學家(Eugen Baumann)也發現了這種新的材料。在當時pvc材料為白色的固體,極具易碎性,并沒有實際的應用性。在20世紀初俄國化學家(Ivan Ostromislensky)和Fritz Klatte 等一批化學人士都曾嘗試改變pvc的易碎性,使其成為商業產品但是都已失敗而告終。
直到在1926年美國的Waldo Semon(B.F. Goodrich公司)的合成了PVC并在美國申請了專利,他通過合成多種添加劑解決了pvc的易碎性,增加了pvc材料產品的拓展性,使其具備了產品商業化的基礎。1931年德國開始用乳液方法開始生產pvc,1941年美國開始用漂浮法生產pvc,由此pvc材料相關產品開始大量應用于生產生活應用。隨著科技的的不斷發展,當下pvc生產合成已經被本體合成法取代,使其效率更高,成本也大大的降低。
基本特性
純的聚氯乙烯的密度為1.4g/cm3,加入了 增塑劑和填料等的聚氯乙烯塑件的密度一般為1.15-2.00g/cm3。硬聚氯乙烯有較好的抗拉、抗彎、抗壓和抗沖擊能力,可單獨用做結構材料。軟聚氯乙烯的柔軟性、斷裂伸長率、耐寒性會增加,但脆性、硬度、拉伸強度會降低。
聚氯乙烯有較好的電氣絕緣性能,可作低頻絕緣材料,其化學穩定性也好。由于聚氯乙烯的熱穩定性較差,長時間加熱會導致分解,放出HCl氣體,使聚氯乙烯變色,所以其應用范圍較窄,使用溫度一般在-15~55度之間。
PVC就是聚氯乙烯,是由43%的油和57%的鹽合成出來的一種塑膠制品。與其它種類的塑膠制品相比,PVC更有效的應用了生料,減少了油耗。同時,PVC制造業對能量的消耗也很低。并且在PVC產品的使用后期,能夠回收并轉化為其它新的產品或焚燒以獲得能量。